今年以来,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紧扣“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主线,以集成化服务、数字化赋能、人性化体验为核心,创新推出一张菜单”“一朵云”“一站式”三把钥匙,通过“菜单式集成、云端化赋能、一站式直达”,持续破解企业群众办事堵点难点,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张菜单”:企业办事从“多头跑”到“一次成”。聚焦企业全周期办事需求,整合服务事项、优化办理流程,打造“菜单式”集成服务体系,让企业办事“按单点餐、一次办结”。一是集成事项“打包办”,多事合办减跑动。围绕企业准入、建设、运营等关键场景,打造企业信息变更、水电气网联合报装、开办运输企业等13个“一件事”集成服务包,将分散事项“打包整合”,累计办理业务1100余件次;在全市率先实施个转企“一件事”改革,企业往返跑次数从4次减至1次,彻底改变“多头找、反复跑”现状。二是产业审批“套餐办”,压缩时限提效率。针对产业项目审批环节多、耗时长问题,创新“产业+套餐”式审批,整合26个审批环节,采取“专区办理、集成审批”模式实现“多证合一”,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提速 65%;设立工程建设综合服务窗口推行“一窗受理、并联审批”,已为42家企业58个项目提供全周期“套餐式”服务,推动项目快落地、早投产。三是跨域通办“就近办”,打破壁垒优体验。深化“政务服务+异地商会”协作,与283个县市区建立通办合作关系,梳理384项跨域通办事项,创新“云核验+双向寄递”机制;设立“跨省通办”专窗提供免费帮办,实现230项事项跨省全程网办、154 项事项全省全程网办,解决企业“异地办事折返跑”难题,让在外兖商办事“就近能办、异地好办”。
“一朵云”:审批服务从“面对面”到“屏对屏”。以数字赋能为核心,通过“多场景云端应用”推动政务服务从“线下跑”向“网上办”转变,实现审批“零见面、高效率”。一是电子证照“掌上亮”,免交材料减负担。依托“无证明城市”平台和“电子证照通”,推动296类电子证照实时调用、243类高频证照“爱山东”APP“掌上亮证”,100项高频事项全面应用电子证明。企业办理注册登记、项目审批等业务无需提交纸质材料,办事时间缩短70%以上,真正实现“减材料、减跑动”。二是项目审批“云协同”,多端联动提效能。创新“云指导+云踏勘+云评审+一网申报”的“三云一网”审批模式,通过线上指导、远程踏勘、云端评审,实现项目审批全流程“不见面”。截至目前,该模式已办理审批业务270件次,为颜店新城等重点区域项目节省审批时间超50%,保障重点项目用地1500亩。三是惠企政策“云推送”,精准匹配达企业。搭建“政策直通车”服务体系,集成发改、工信、金融等12个领域100余项惠企政策,通过数字门牌“码上查”实现政策与企业精准匹配;为31个部门配置“惠企通”账号,依托平台大数据向企业精准推送政策20余次,政策知晓率提升15%以上。今年以来,3家企业通过“惠企通”实现省服务业引导资金 “免申即享”,90万元资金快速到账。
“一站式”:温情服务从“窗口内”到“心坎上”。坚持以企业群众需求为导向,将服务从政务大厅延伸至生产生活一线,用“走心服务”让企业群众感受“暖心温度”。一是农机服务“上门办”,田间地头解民忧。针对农企农户农机审批难题,推行农机“预查验”上门服务,赴经销商处开展前置检验,2024年以来累计办理农机注册登记215台,实现“买车即上牌、农机不进城”;与威海环翠区、山西芮城县等建立“跨域互检互认”机制,解决跨域检验难题20余例,为农户节省拖车费用超10万元。二是企业诉求“快速办”,闭环响应暖企心。组织开展“书记区长企业家恳谈日”暨融链固链活动11场,收集企业难题47件、办结31件;完善企业“码上服务”机制,融合数字门牌“码上办”与“兖速办”平台,累计办理融资信贷、欠款支付等诉求394件;针对“两拖欠”等高频诉求,组织协调会29次、现场督办26次,发送风险预警函16件,确保诉求“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三是特殊群体“无忧办”,贴心服务有温度。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开通政务服务“绿色通道”,提供预约上门办理服务,政务大厅设置无障碍设施并配备引导人员,累计服务特殊群体20人次,满意度达100%;开展“一把手走流程”活动,优化农机补贴、年检上门等服务环节,惠及农户500余人次,群众满意度保持在9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