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杨维刚:加快"智慧政务"建设 助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近年来,国务院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地方各级政府也加快推行电子政务建设,进一步提高了政府行政审批的效率,为公众提供了更快捷、优质的多元化服务,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发展。
近段时间,我分别参加了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政府公信力”调研和全国政协特邀视察团“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湖南的视察。在视察和调研中发现,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除健全法律,下放权力等,各地普遍反映要加快电子政务、“智慧政务”建设。但现行电子政务实践还存在一些问题:政府部门间的信息系统大都彼此独立,很难形成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许多部门自主开发的业务系统数据接口标准不一,又形成了新的“信息孤岛”,造成了新的问题;各地清理保留行政审批事项数目相差极大,许多精简的行政审批事项通过合并,形式上清理了,但内容依然存在,审批事项依旧没有减少;电子政务项目远没有实现内容、部门和过程的全覆盖,如行政征收、行政处罚就没有纳入电子政务;大数据的挖掘和运用,还没有起步等。
这不仅降低了行政效率,而且还影响政府形象。最近出现的“证明你妈是你妈”、“证明未婚时是未婚”等事件,虽不无偶然和极端,但也反映了传统电子政务模式的缺陷。这种缺陷,我觉得在很大程度上是传统的电子政务系统没有强大的信息分析、决策能力,也就是没有发挥“智慧政务”功能所致。
据了解,北京、上海、广州以及湖南的长株潭等地,已经在实践中主动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将传统电子政务升级为具有“自主决策”能力的“智慧政务”。
其实,“智慧政务”就是依托大数据 、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优化政府治理水平,实现行政审批高效、公共治理集约精准、公共服务便捷惠民、社会效益显著突出的全新政务运营模式。我认为,“智慧政务”中的“智慧”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提升政府工作效率,减少行政开支。将传统的办公自动化升级为智能办公系统,解决各部门之间协同上的技术障碍;同时运用大数据技术将会降低行政审批的响应时间,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政府开支。有关数据表明,欧洲发达经济体利用大数据,每年可以节省超过1000亿欧元的政府开支。
提升政府决策质量,促进决策互动。大数据可使决策者获得更详细、更全面的信息,从而提升政府决策的品质。同时,网络平台如微博、微信和论坛等为老百姓提供决策交流平台,在对话交流中达成共识,也使得政府决策过程更为透明,决策方案更接地气。
为此,我建议要以创新的勇气拥抱大数据时代,应借助“智慧政务”创新行政管理模式,全面促进提升政府的行政审批效率和决策质量。
一要加强“智慧政务”顶层设计研究。在建设“智慧政务”时,要根据“智慧政务”的实际需求和发展规律,由国务院牵头,制定国家整体性战略发展规划,制定统一标准和实现系统整合,有序推进“智慧政务”发展。顶层设计的核心支撑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要采取构建开放平台的模式,制定开放的标准,实现系统整合。同时,实现服务、管理机构的业务协同、资源共享,避免出现新的数字鸿沟和“信息孤岛”。
二要借助“数字城市”之力,稳步推进“智慧政务”建设。借助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推进“数字城市”建设,创新城市管理模式,体现“智慧政务”发展理念。地方政府应以“数字城市”建设为契机,选好一些试点城市,稳步、务实地推进“智慧政务”的全面建设。
三要多渠道融资,保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行“智慧政务”必须首先考虑资金保障问题,可以通过向社会募集普通基金、用户付费以及与公司合作等方式筹措资金,弥补各级政府信息化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
国务院和国家高层领导对于运用大数据手段推进“智慧政务”建设已提出明确要求,我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此应引起高度重视,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简政放权、助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民心工程抓紧推进,抓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