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智慧政务 > 行业要闻

上海全面推行“社区救助顾问”制度 运用“一网统管”民生大数据平台以助力

时间:2020-09-07 09:40:52  来源:中新网  作者:促进网
       在上海市政府新闻办2日举行的“社会救助”主题“每月一访”活动中,上海市民政局介绍,近期推行了两项重要举措,一是在长宁区成功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市所有区全面实施“社区救助顾问”制度,帮助困难群众及时知晓救助政策、熟悉救助政策,从而享受到救助政策;二是鼓励各区通过“一网统管”的民生大数据平台,主动发现、主动救助“沉默的极少数困难群众”。
  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李勇表示,近年来,上海着力建设“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为基础,支出型贫困家庭生活救助、受灾人员救助和临时救助为补充,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等专项救助相配套,社会力量充分参与的‘9+1’的现代社会救助体系”,针对困难群众的各类救助政策的保障力度不断提升,让困难群众感受到关怀与温暖。
  近年来,虽然上海民生保障的政策网日益织密,保障力度不断提升,但由于种种原因,总有少数市民群众不了解政策,不知晓政策,甚至没有享受到政策。
  为帮助社区群众就近就便了解政策、获得资源,2019年,上海市民政局在先后成功推行“社区养老顾问”等数项“社区民生顾问”制度的基础上,推出了“社区救助顾问”制度,并选择上海唯一的全国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区的长宁区予以试点。是时,长宁区民政局也正着手进行类似的制度创新,市区两级民政部门不谋而合。
  “社区救助顾问”制度试点一年多以来,长宁区已组建了一支300多人的社区救助顾问队伍——涵盖民政、人社、卫健、教育、房管、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红十字会等相关工作力量,还包括第三方专业机构、社会工作者、社区居委干部以及社区志愿者等——对140多条救助政策作了梳理,对7000多名救助对象实施了精准评估,860多家社会组织(单位)参与其中,150多户家庭接受了重点救助帮扶。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社区救助顾问”制度的试点,长宁区主动发现了极个别困难群众的潜在困难。如,新泾镇一名22岁独居女孩小陈,肢体残疾4级,患包括糖尿病、脑垂体瘤、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功能减退、抑郁症等多种疾病,幼时父母离异,系低保对象。2018年11月父亲去世,留下近3万元债务。2019年4月自己胃切除,负债近6万元。救助顾问团队获悉后,并提供相关政策资源的对接、指引服务。为其办理“四医联动”卡,减轻自负医药费比例,争取医疗救助、临时生活救助等。专业社工还通过资源链接仁人家园上海办公室,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在腾讯公益平台发起“为家粉刷一新”的公募计划,为其提供7000元房屋修缮启动资金,将家中的北间房屋出租,以租还债。为其提供公益美甲志愿者岗位,帮助其就读上海开放大学航空运输学院接受继续教育。此外,还通过新泾镇社区资源清单,链接心理咨询师,提供心理支持。如今,小陈已开始在培训学校接受美甲技能的学习。
  如果说,受益于“社区救助顾问”制度的推行,让“帮助困难群众更快、更准地找到救助政策、救助资源”成为了可能,那么,随着上海“一网通办”“一网统管”的不断完善,以及基层社会治理平台、大数据平台的建设推广,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已让政府部门进一步探索“政策找人”的主动作为提供了可能。
  近年来,以“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建设为统领,作为民生保障的兜底部门和社会基层治理智能化信息平台的建设部门,上海民政正致力于民政业务“数据海”项目和基层社会治理“社区云”平台建设推广。同时,一些区、街镇在社区治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方面也作了大量探索实践。这些,都为政府部门“政策找人”打下了基础。在社会救助领域,不少区已经先行先试,在尝试着通过“一网统管”民生大数据平台,主动发现、主动救助“沉默的极少数困难群众”。
  如,徐汇区借助“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依托“汇治理”大数据平台,强化了对社区干部的业务赋能和技术赋能。通过“汇治理”平台,社区干部一手掌握各类政策资源,一手掌握居民的个性化需求,通过释放大数据算力,使两者间精准匹配,实现智能识别、精准救助。大数据成为社区救助顾问的外脑,政策包也汇集在智能终端,提高了社会救助服务能级。
  在上海民政部门看来,精细化的社会治理需要精细化的民生服务。上述探索实践的案例,通过民生数据的汇聚,促进社区治理更加“聪明”。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