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智慧政务 > 优秀案例

青岛:从“营商”到“赢商” 半年新增市场主体14.3万户!

时间:2023-07-07 10:11:28  来源:搜狐  作者:促进网
       市场主体,在用行动为青岛投票。作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技术创新的主要推动者,市场主体对稳增长意义重大,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动能所在——“14.3万”、“4.52%”,青岛这份半年报数据无疑传递着积极的信号:
  市场主体数量的增长,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发展信心与市场信心,这是经济正增长的“必需品”。同时,市场主体数量的增长,也为就业市场注入了积极因素—— 市场主体的增量,往往也意味着就业岗位的增量。
  而作为评测营商环境的关键指标,这份数据更是青岛以“营商”致“赢商”的阶段性成果校验。
  今年以来,青岛把 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摆在突出位置,聚焦 “六个环境”,以 深化作风能力为抓手,以 招商引资质量和市场主体满意度为检验,通过一系列政策扶持、纾难解困、引领发展的暖心措施,激活了这“一池春水”,为市场主体注入扎根发展的信心。
  这样的“信心”会在最大程度上转换为“增长”,“数据增量”到底能带来多少“实物增量”,还要从细处着眼。
  新增:看数量,也看“含金量”
  就主体构成来看,增量中企业户占比近四成,同比增长1.68%;个体工商户占比达六成,同比增长8.79%。
  一方面,作为自主创业、个人自谋职业的重要载体,个体工商户足以担起“稳就业、保就业”的重任;另一方面,企业户保持攀升的蓬勃之态,恰是中小微企业韧性十足的直接体现,更是青岛经济发展活力的生动注解。
  这背后的逻辑非常清晰,青岛第一经济强区同时实现了在市场主体总量和增量上的领跑,足见市场活力与经济增长之间正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半年报”中,莱西市拿下同比最高增幅,达34.93%。如果说今年一季度莱西飙出68.78%“井喷”增幅有比照去年同期的结构性增长因素,那么半年来持续的高增量已足见青岛县域经济发展的后劲与潜力。而就在6月初,莱西市刚刚被选入山东县城城镇化建设省级试点。
  就行业分布来看,新登记市场主体排名前五的行业是: 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建筑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从中不难发现,在经济增长由求速到求质的升级里、在居民需求由刚性消费转向多元化个性化消费的现实下,企业要留得下、活得好必须选准发力点——或立基于民生,或撬动科创,做强实体推动经济社会创新发展。
  主线引领,活力迸发
  市场主体不断涌现,实际上与整座城市的发展情况和发展脉络息息相关。
  从整体看,根据青岛统计局发布的1-5月经济运行数据,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限额以上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1.9%,生产保持稳定,需求加快复苏,全市经济延续恢复态势。
  而向细处观察,全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9.1%,限额以上住宿业、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分别增长33.7%、22.3%,这些高增速的领域正与新登记市场主体排名前五的行业有所重合。
  作为对市场感知最为敏锐的群体,发展的风口在哪,市场主体就在哪。城市发展的主线串联着宏观的发展,也在微观之处催生市场主体不断涌现。
  与城市建设和城市更新相结合, 青岛攻坚文旅建设,于历史城区导入新兴业态,做好消费文章。五一假期,青岛A级景区接待游客367.57万人次,营业收入12717.6万元;端午假期青岛文旅日均接待游客429.5万,全市监测A级旅游景区营业收入3999.97万元。屡创佳绩的文旅成绩单和人财两旺的消费场景,进一步塑造了大众对市场活力的认知,也吸引着更多市场主体纷纷入局。
  以今年开街的三江里为例,里院的古拙气息与新兴的业态碰撞,让消费者更愿意为带有浓厚文艺气息的产品和体验式的服务买单。发展的机遇与合适的场景让老街区搬来新店铺,成功迎来“失物招领”照相馆、“悠然商店”等一批新店开张。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实体经济和招商引资这条主线之下,青岛以海外招商和本地办会的方式招引了路易达孚食品科技产业中心、欧科林格亚洲高性能材料总部等高质量项目等诸多优质项目。
  大项目的落地,往往不仅是其自身的落地,通常还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的配套企业落地。因此一个大项目落地的背后,可能是十家、二十家乃至更多市场主体的跟进,龙头引领下的市场主体增量也颇为可观。在大项目带动下,青岛的重点产业链上,必然还将“生长”出更多市场主体。
  以营商环境保驾护航
  “上新”代表的是发展劲头,而目光放远,在获得增量的同时持续守望,保障广大市场主体持续发展、做大做强,亦是城市发展的关键所在。
  形成持续发展的生态,需要有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青岛在今年开展了“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聚焦“六个环境”,动员各区市和各部门聚力提升。
  青岛以真心倾听,采取 入企访谈、发放问卷等方式深入了解企业发展需求,并切实采取行动,结合市场主体发展的痛点难点,帮助企业“解锁”更多要素保障。
  如在金融领域,青岛182家民营和小微企业首贷、信用贷服务中心已为6000多家民营小微企业提供信贷资金80.2亿元,并出台 “金融10条”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为加强土地要素保障,青岛推行多部门联合开展建设项目选址工作,保障建设项目精准落地。其中崂山区更实现土地征收(收回)836亩、土地供应1016亩,保障32个项目的用地需求。
  而在人才保障方面,青岛积极实施 “人才强青”战略,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采取“六大重点攻坚行动”,让企业与人才以更低的成本进行对接,以“赢才”进一步“营商”。
  各个关节打通、多方面保障,成为企业向好发展的“助推器”。以位于莱西的希杰(青岛)食品有限公司为例,近期企业连续收到“总额148.66万元的总部企业认定奖励和个税返还资金通过审批”“水电气成本过高问题得到解决”“政府牵线成功对接商超”三条喜讯,其背后正凝聚着城市优化营商环境的不断努力。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