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智慧政务 > 优秀案例

看沈阳为互联网上的政民互动提供样本

时间:2016-07-24 09:36:11  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
        原标题:沈阳样本:互联网上的政民互动
  在“互联网+”深入推进的今天,利用互联网实现政务服务扁平化,提升政府部门的治理能力和运行效率,是经济新常态下的一个新课题。 
  沈阳,为互联网+政务提供了一个典范案例。 
  2014年12月29日,沈阳建立了国内首家实现社区全覆盖的政务微信服务平台——“沈阳新社区”。上线运行一年多来,已初步构建了多层次、立体化的运行机制,在“惠民”的同时努力实现“兴业”与“善政”并举。 
  经观政研院实地调研发现,“沈阳新社区”取得了显著成效:城市居民对于政务服务有着强大需求,以政务服务为基础,还可以在各种资源的整合中进行商业化运营。 
  值得一提的是,沈阳能在网络技术和政府服务意识较为落后的东北地区成功实践,不但更具有典范意义,对其他城市的政务服务建设也更有借鉴作用。 
  政务服务上微信 
  “沈阳新社区”是由沈阳市委宣传部、市网信办以“汇聚社区正能量、构建生活新模式”为目标,携手全市各地区及沈阳晚报、盛京银行共同搭建的集政务服务、便民服务、媒体服务为一体的政务微信服务平台。 
  2014年2月,沈阳市网信办开始实施“沈阳新社区”政务微信平台基本框架的构建。通过召开多次区、街道、社区三级调研会,与社区居民座谈,掌握了基层单位和社区居民的需求,并选定在两个市区皇姑区和沈河区、一个近郊区苏家屯区开始进行试点。经过近半年的探索,于2014年12月29日正式开通了覆盖全市所有社区的政务微信服务平台“沈阳新社区”。 
  “沈阳新社区”的初期定位,是为沈阳城乡社区(沈阳共有10区市3县:和平区、沈河区、铁西区、大东区、皇姑区、浑南区、于洪区、苏家屯区、沈北新区、新民市、辽中县、法库县、康平县)200万家庭提供便捷化、智能化的网络服务,涵盖在沈阳建设智慧城市的体系之下,承担新形势下创新社会管理、完善民生服务、依法治国治网、创新媒体融合等作用。 
  如今,“沈阳新社区”平台由沈阳市网信办宏观把控,实现了对全市800多个社区的覆盖。每个社区都配有独立后台,自主管理。教育局、公安局、房产局、旅游局等14家市级单位入驻“服务大厅”,并根据各单位需求,建立独立的管理后台和功能板块,市民可以根据需求,自主查询,及时了解各单位的政务服务信息。 
  这样,“沈阳新社区”基本搭建完成市直政务服务和各区政务服务的整体构架,显著增强了公共服务能力,提升政府在线服务能力,提高社会管理和民生服务水平。 
  经过近一年多的运行,“沈阳新社区”平台粉丝已近40万,还在持续的增长中;社区论坛点击量73万,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1.7万件次,发布各类信息6.1万条,已经成为沈阳市最大的政务公开平台、民生服务平台和新型媒体平台。2016年,沈阳新社区计划实现所有城市社区、涉农社区全覆盖,预计达到粉丝覆盖150万户家庭。 
  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源投入。 
  整个2015年,虽然沈阳市政府对此较为重视。但因其是新生事物,整个政府体系对这一平台的定位和作用认识是渐进的。政府预算投入并不是很多,“沈阳新社区”在运行初期,与盛京银行在智慧屋以及平台设计上进行了合作,因而得到了盛京银行的资金赞助,对平台初期的运营和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进作用。 
  2016年,不论是沈阳市本级预算,还是较为重视的区政府一级的财政预算,都对微信平台的运营和维护单独列支,凸显出了微信政务平台在政府治理中,开始占有一席之地。在调研中了解到,对于不少社区来说,平台建设所投入的资金在本区宣传部经费中所占比例显著提高。微信政务平台建设在2016年“绝对是个重点事”,因而在2016年的预算中,还会着重有所体现,有加大资金投入的计划。 
  商业化探索 
  “沈阳新社区”的创新不局限于线上的服务,还在于线下延伸——社区智慧屋,带来对实体经济的有力支持。 
  社区智慧屋让各个社区微信平台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也为其不断扩充功能提纲了物质基础,同时可加入很多商业服务。“社区智慧屋”将线上政务、便民、媒体等服务延伸到线下,通过线上线下互动,让老百姓(49.660, -1.45, -2.84%)在本社区内即实现基本的政务诉求和基本生活商务服务需求。 
  这包括利用“沈阳新社区”线上的人气和智慧屋线下的布点,与教育、医疗、养老等产业融合,并大力发展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等,在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同时,助推相关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形成沈阳新兴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目前,在沈河区清泉社区和皇姑区中海西社区建立的两个试点社区已经投入运营,其余十个智慧屋也已经开工建设。 
  在实践中,清泉社区智慧屋场所原来是该地区的公安派出所,后者搬走后,空下来的房子整体移交给社区,才使得社区有了充足的发展空间;中海西社区智慧屋的房屋,是因为开放商在新建小区时,考虑到了公共设施的配套建设,有相应的建筑空间,经过社区做工作,免费移交给社区使用。 
  由此,要将“沈阳新社区”的智慧屋更多落地,或者将更多的服务向线下延伸,政府势必要在智慧屋的空间和硬件建设等方面加大资金投入。这需要盘活社区拥有的存量资产,在顶层设计上加强统筹现有的财政资源,将硬件建设的资金归并出来,用在刀刃上。 
  其实,具有巨大商业前景的“沈阳新社区”,已然受到了资本的注意。无论是社区层面的平台,还是区政府层面,抑或是负责宏观调控的沈阳市网信办,均接收到了各类商家和资本抛来的橄榄枝,希望与平台展开深入对接和合作,进行商业化探索。其中,沈阳市盛京银行在平台建设之初,就与沈阳市网信办对接合作。目前,盛京银行在11个已经建成的智慧屋,设置了可以缴费和存取款的终端,这无疑是有益的尝试。 
  在这样的新机遇下,沈阳市网信办积极推动沈阳市成立了沈阳智慧屋网络平台管理有限公司,由这个国资背景的公司统一运营智慧屋的商业化。不过,目前的商业化运行,仍属于初期探索阶段,随着智慧屋建设进程加快,其商业化运营将更有前景,也势必受到更多资本的关注。 
  沈阳市网信办负责人表示,未来的沈阳新社区商业化途径,最好的方式是引入PPP模式,和具有实力的经验的民营资本合作共建。 
  而在近期,“沈阳新社区”拟与保利集团合作,引入优势资源,发挥服务民生、推进信息产业发展作用。通过社会资本和优势资源的引入,将减轻“沈阳新社区”(智慧屋)平台建设的财政压力。 
  沈阳样本 
  2015年4月22日,微信团队联合腾讯研究院发布的《“互联网+”微信政务民生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截至去年底,全国政务微信总量达到40924个。政务微信总量位列前十的省级行政区中,除河南、四川和山西外,其他均来自东部地区,其中广东、浙江、江苏位列前三。西部地区政务微信发展相对迟缓,与其他地区差距明显。政务微信总量后十位中,西部地区有六个省级行政区榜上有名。 
  由此来看,政务微信区域发展的不均衡一定程度上是各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政务服务能力的反映。《白皮书》指出,浙江、广东、北京、上海、四川、福建的政务微信发展活跃,既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电子政务发展能力密切相关,也与地方对新技术的接纳程度、应用能力有较大关系。这些地方往往更具运用新技术创新社会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的意识与能力。 
  可以佐证这一点的是,《白皮书》显示,辽宁在政务微信总量中排名第19位,高于吉林和黑龙江。不过具体到市一级,暂不论政务微信总量的话,上述结论却不一定完全成立,沈阳市即是一例。和全国多数城市一样,沈阳有自己的政务发布服务平台——“沈阳发布”,相比之下并无多少特别之处。但运营近一年的“沈阳新社区”却有所不同,它除了具备“沈阳发布”的功能,更多的是直抵城市基层单位——社区,社区作为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内容,是宏观社会的缩影,它最接近城市居民,社区的安定与否直接决定着城市的安定。 
  正如沈阳市网信办相关负责人透露的,城市居民反映的问题和矛盾90%在社区内部就能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的解决,让很多人心气“平顺”,此外,社区——街道——区——市的架构机制,让问题和矛盾有了相对清晰的解决路径和渠道,这也有助于其他10%的问题和矛盾的解决。这样,居民对政府的怨气下降,满意度上升,这对于注重“维稳”的政府来说,实质意义不言而喻。《白皮书》指出,全国政务微信呈现出逐渐从“发布”升级为“服务”、“查询”升级为“办事”、“分散”走向“统一”的特点,移动的服务型政府正在微信平台上构建。沈阳市发力打造“沈阳新社区”,契合了这一特点。 
  另外《白皮书》显示,服务功能越强的账号,越受用户关注。据统计,服务号的平均关注用户数达到4.3万,高于总体平均水平。八成用户对政务微信在可达性、信息发布、在线服务、公众参与、隐私与安全方面的表现持高满意度。以此结合“沈阳新社区”的特点来看,其在可达性、信息发布、在线服务、公众参与方面有一些优势。“沈阳新社区”的效应,说明政务微信在政府与群众沟通的过程中,作用在不断扩大,而其中的巨大空间也需要不断发掘。基于“服务”这一基本及核心功能来说,“沈阳新社区”还需在继续打破部门间的权益壁垒、提供更加精细化服务、更加多元化的功能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和尝试,这样才能真正承接起智慧民生服务,以及助力沈阳打造“智慧城市”的重任。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