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新媒体 > 移动互联网

政务新媒体发展9年,政策演变的三个特点

时间:2019-01-07 09:01:50  来源:清博大数据  作者:促进网
       2018年12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针对政务新媒体存在的功能定位不清晰、信息发布不严谨、建设运维不规范、监督管理不到位等突出问题,以及“僵尸”、“睡眠”、“雷人雷语”、“不互动无服务”等现象提出了意见。《意见》称,政务新媒体,是指各级政务机构在微博、微信等第三方平台上开设的政务账号或应用,以及自行开发建设的移动客户端等。进一步明确了“政务微博微信”的官方规定平台的法定地位。
  以“信息公开”“政务公开”“政务服务”为关键词,在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index.htm)检索相关政策标题发现,2010年至2018年底,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共计发布相关文件30份,其中“政务新媒体”为标题的政策文件仅此一份,因此,将其称作“针对政务新媒体‘首次全面系统规范的指导性文件’”实至名归。简要梳理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相关政策可知,政务新媒体的政策演变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政务新媒体的身份从边缘向主流迈进,政务新媒体的发展由野蛮生长向规范化、制度化演进。
  2011年9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全国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关于开展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加强县级政府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试点工作意见的通知》,其中提到的电子政务平台主要由“电子政务网络、政府网站、业务管理系统、应用及数据服务中心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等组成”。
  2013年7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当前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首次指出,要充分发挥政务微博等传播政府信息的作用,确保公众及时知晓和有效获取公开的政府信息。
  10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就加强平台建设提到三点内容:加强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充分发挥政府网站的平台作用、着力建设基于新媒体的政务信息发布和与公众互动交流新渠道,将“政务微博微信”参与政府信息公开的作用提到了主流地位。此后各项相关文件,两微一端成为标配。
  二是政务新媒体的功能,由信息发布向政务服务到创新社会治理逐步深化,责任的内涵不断丰富。
  政务新媒体诞生至2015年,以“信息公开”为标题的政策文件共计八份,文件着重强调“政务微博微信”作为新媒体的“政务信息发布和与公众互动交流新渠道”的作用。
  如2015年4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5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指出,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注重用户体验和信息需求,扩大政府信息传播范围,提高信息到达率。2016年开始,以“政务公开”“政务服务”为标题的政策文件分别为9篇、8篇,标题的变化揭示了文件内容由发布向服务的转变,政务新媒体的功能也由信息发布向政务服务到创新社会治理深化。
  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实施细则的通知,要求政务新媒体平台参与“着力推进‘五公开’,加强政策解读、回应社会关切、公开平台建设等工作”。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各地区各部门政务服务平台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和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及其微博微信、客户端)实现数据对接和前端整合,形成全国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体系。
  三是政务新媒体的发展由零散的规定向系统化的要求转变,监管、考核标准完善化。
  由于政务新媒体在“信息公开”“政务公开”“政务服务”等文件中扮演角色不同、功能各异,不同文件中针对政务新媒体建设运维、监督管理要求不一致。因此,专门针对政务新媒体建立完善的监管、考核标准十分必要。
  2013年10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指出,国务院办公厅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要协同加强对政务微博微信等平台建设和管理工作的督查和指导,加强工作考核,加大问责力度,其标准是以参与政府信息公开的作用为目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虽然强调了政务新媒体参与“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作用,但其考核标准是以“互联网+政务服务”为目标。
  随着政务新媒体的功能不断深化、责任的内涵不断丰富,其考核标准也需要更加完善。《关于推进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针对政务新媒体存在的上述问题,进行了系统规定,是目前为止政务新媒体发展最“全面系统规范的指导性文件”。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